7月16日,中国大陆最大的芯片制造厂商中芯国际正式登陆A股科创板,开盘价为95元/股,较发行价涨幅达246%,市值为6780亿元。 在此之前,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确定发行价为27.46元/股。按本次发行16.86亿股计算,其IPO融资将达462.87亿元。不过,随着海通证券向网上投资者超额配售2.53亿股,其本次发行总股数将扩大至19.38亿股,约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6.23%,其募集资金总额将达532.3亿元。 由此,其不仅将成为科创板最大的IPO,也将是A股10年来最大的IPO。 对比来看,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厂商台积电目前市值为2.4万亿人民币。 回顾中芯国际A股“赶考”历程:5月5日,其宣布将在科创板IPO;2天后,即与海通证券、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6月1日,上交所正式受理其科创板上市申请。随后,3天“拿题”、4天“交卷”,该公司在短短一周时间里,以“闪电”般的速度完成首轮问询,从获受理到上会更是仅耗时18天。 中芯国际招股书披露,该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主要为客户提供0.35微米至14纳米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 根据招股书内容,在下一代技术节点的开发上,全球纯晶圆代工厂仅剩中芯国际和台积电2家。随着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其与台积电之间的技术差距正不断缩短。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作为国产芯片的龙头企业,中芯国际与境内资本市场快速对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中芯国际本身。展现的更是注册制下,科创板对高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对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大力支持科创标杆企业到科创板上市,加大科创板的示范性和影响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