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今天,如何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石磊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心无旁骛攻主业、明辨方向搞创新,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有一种责任叫产业报国,我的理想就是和我国的同行们,打一场集成电路产业漂亮的翻身仗。”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石磊认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产业发展上一定要紧跟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要求。 “10年前我接手管理这家企业时,曾对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做过一个较详细的调查。调查的结果令我振奋,更使我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石磊告诉记者,“一方面,集成电路产业是全球化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我们的父辈在艰难的境况下拼搏几十年,让南通晶体管厂这样一个特困企业凤凰涅槃,通过技改、改制、合资、成功上市并坚持控股,一步步办成国内一流的集成电路企业,心中的敬意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另一方面,我国正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需求市场,但90%以上依赖进口。直到今天,这个局面还未能根本改观。2018年我国进口集成电路就花费超过3000亿美元,是同期原油进口支出的近两倍。”石磊脑海里常常盘旋的愿景是:如果这些“集成电路”都能从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造出来,将对国家做出多大的贡献啊! 怀着产业报国的坚定信念,石磊带领大家走上一条新时期的创业之路。从创业之初,他的目标就超越了单纯的财富追求,而是融合了更多的社会与国家责任。目前,50%以上的世界前20强半导体企业和绝大多数国内知名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都已成为通富微电的客户;拥有了崇川、苏通、合肥、苏州、槟城、厦门六座工厂;企业的技术研发直接关系到中国集成电路水平的提高和国家信息安全;苏州工厂成为国家高端处理器封测基地,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空白。目前,全球7纳米芯片已在苏州厂生产。 2018年,通富微电已进入全球行业排名世界前五。《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中给中国集成电路自给率的指标为:2020年达到40%,2025年达到70%。石磊面向未来信心满满:只要我和我的同行们齐心协力,把我们的企业都努力办成世界一流、行业典范,这个大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专注主业 石磊深知,凡是成功的企业,要攀登到事业顶峰,都要靠心无旁骛攻主业。尤其是在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路走的直,才能走得稳。 由于资本市场具有投机趋利的本性,当下部分企业难抵市场投资热点的诱惑,纷纷涉足各行各业。石磊接手时,企业已经做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并已经成功上市,许多员工有一种“小富即安”的思想,还有人有一种“挣钱快”思想,主张投资房地产。 在深入研究了鸿海和华为的发展经验后,石磊一再提醒告诫自己和职工:产业才是国之根本,是员工长久的饭碗。“何况集成电路又是高科技产业,父辈已经打下了一个好的根基,如果坐享其成、不思进取,就会很快使企业败落,如果盲目跟风、贸然跨界,有可能事与愿违。”石磊坚信,只有专注主业,才能更上层楼;只有不断铸牢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走得踏实。 依靠国家战略和国家项目的强大支撑,通过连续多年高层次、高投入的技术创新,通富微电的产品水平和产业规模连续跃上几个台阶,已成为国内高端处理器芯片封测基地。这为企业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更为国家战略和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2015年先后开办南通苏通产业园工厂、合肥工厂之后,石磊率领着通富微电高歌猛进,又在2016年投资3.71亿美元,完成了收购美国超威半导体(AMD)位于苏州及马来西亚槟城两家封测工厂各85%的股份。超威(AMD)是美国仅次于英特尔公司的半导体巨头,这次收购标志着通富微电迈出了跨国发展的第一步,并在高端处理器芯片封测方面跨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开创了中国在马来西亚高科技产业的第一笔投资。 在过去这些年,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石磊带领下的通富微电始终坚守主业,专注做强做优集成电路封测业务,紧抓创新这个“牛鼻子”。石磊常说: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在坚持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当下,企业家尤其要拿出持之以恒的专注,在一个领域深耕细作。 创新不止 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作为企业的领头人,必须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石磊深知,产品的质量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改革应坚持以高质量为导向。 凭借早年求学经历中锻造的开阔视野,石磊在管理方面下大力气与国际接轨,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2012年,他果断升级为SAP管理系统,从国内一流平台转变为国际一流平台。开始由于“水土不服”,在企业内部引起了一次“地震”。不少老员工对新的管理系统不适应,抱怨年轻人就是爱别出心裁。 “当时我也有些着急上火:全球70%以上的高科技企业都用的SAP管理系统,国家有关部门也在推广这一管理系统,为什么到了我们企业就行不通了呢?”石磊坦言,当时自己心理压力不小。于是,他去和管理经验丰富的父亲深谈。父亲意味深长地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推广新事物也要让人家有一个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于是,石磊不再焦虑和焦躁,他耐下心来,一方面大会小会亲自当SAP管理系统的讲解员,另一方面下到一线现场指挥、协调处理新老管理系统的衔接问题。双管齐下,终于实现了平稳的过渡。 企业先后与中科院微电子所、微系统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大等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企业也成为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依靠国家战略和国家项目的强大支撑,通过连续多年高层次、高投入的技术创新,通富微电的产品水平和产业规模连续跃上几个台阶,已成为国内高端处理器芯片封测基地。 担任企业负责人后,石磊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用于引进各方面的高端人才。“我都是从交朋友开始,到拜老师、聘顾问,在充分了解沟通以后发出正式的邀请。”石磊笑谈,吸纳人才有着自己的“独门秘笈”。“比如现任公司首席营运长曾是一家跨国公司的中国公司负责人。我与他在一个国际收购案中相识成为朋友,经常就公司的事向他请教,受益匪浅。后来多次登门拜访,终于邀请到他加入了我们的团队。”如今,企业60%以上的中层管理人才为外地和外籍引进。高管更是高达80%以上。 企业家与商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企业家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精神。顾名思义,企业家精神,就是企业家们身上所具备的某种精神特质。在石磊身上所展现出的专注创新、专注主业,这才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的应有之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