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材料之十三:服务会员 服务产业 服务社会——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CSIA]
 
 
交流材料之十三:服务会员 服务产业 服务社会——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
更新时间:2009/12/31 11:07:27  
【字体: 】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我协会(简称“中电标协”)参加了我部新社会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全体党员加深了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了对开展学习活动的紧迫感、责任感。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促进新社会组织科学发展和自身建设的重大举措,它也将切实推进新社会党组织的建设,从而更好地发挥新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我协会成立于1993年,是由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和地区有关标准化管理部门、高等院校、产品试验检测机构、标准化技术组织以及标准化工作者等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协会现有单位会员近400多家,下设工作机构4个,标准技术机构7个。按照“创新机制、和谐发展、注重落实、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在部人教司、科技司及相关专业司局的指导下,在部标准化所的支持下、在广大会员的关心与帮助下,协会通过积极探索并创新组织工作模式、服务模式、创立开展品牌性活动等多种手段,努力提升支撑服务水平,促进标准化工作。近年来,协会会员数量大幅增长,协会在业界的知名度、凝聚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一、主要工作回顾

  (一)不断加强标准公示,动员和组织会员完成标准研究与制定任务

  协会自2004年起开始承担政府授权的标准公示任务,协会充分利用协会网站和出版物不断加强标准公示,实现了标准制定的开放性和广泛性,确保了标准的协调一致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加强了协会与政府部门、企业界和会员单位间的交流与沟通。到目前为止,协会运用电子媒体和纸媒体的形式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以及协会会员单位等公示标准草案787项(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送审稿和报批稿)。收到了来自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地方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等各级政府部门,中科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以及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的意见和建议。

  组织会员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化活动,积极承担或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任务,为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是服务会员的具体体现。会员通过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化活动,一方面可以了解大量的技术信息和市场动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将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紧密结合起来,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并占领市场创造条件。

  为此,我协会在部的大力支持下,本着“企业主体、广泛参与、开放组建”的原则,先后组建了高性能计算机、文档库、数字家庭互动应用、移动存储、海量存储、企业信息化、(汽车电子、数字医疗设备与系统、薄膜太阳能电池在审批中)等标准工作委员会,通过工作委员会这种组织形式将会员及相关企业组织在一起,形成团队力量,共同承担或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任务,充分体现了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二)开展多种形式标准化推动活动,调动各方面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1、开展标准化培训活动,提高行业标准化技能

  为满足广大标准化工作者和参与标准化活动的管理人员以及科技人员对标准化知识的需求,我协会对原《电子工业标准化教材》进行了修订,多年来协会根据会员和企业的需求,以《教材》为基础,适时推出培训大纲,编写辅导材料,拟定练习和考试题库,落实培训教师,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开展了针对性较强的培训活动,提高了行业标准化技能。

  2、举办标准推动会,推动标准化事业发展

  标准化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关注和推动,媒体是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充分发挥媒体对标准化工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中电标协于2007年举办了旨“表彰奖励、广泛宣传、推广应用”的标准推动座谈会。会议遴选出2006年度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10大新闻和5名有突出贡献的记者。

  在以企业为主体,自主制定标准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我协会举办了第二届标准推动会。其最大亮点是将“标准推动会、展示会、论坛会”集中在一起举行。本次活动不但评出标准化的十大新闻和标准推动奖,而且评出标准化领军奖、标准化杰出人物奖和中电标协优秀会员奖,以表彰为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媒体、企业、个人和会员单位。这样的活动必将对今后的标准化工作产生极积的影响,进而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及其标准化事业的发展。

  3、编辑出版《电子标准故事》一书,记录了制定自主标准的曲折历程和取得的成果

  为了进一步推动标准化工作,我协会和中国电子报社共同组织出版了《电子标准故事》一书。该书以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各项标准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曲折历程,以独特的视角见证了在标准道路上自主创新、不懈求索的艰难历程和辉煌成就,证明了标准化在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并从媒体的视角对标准战略的实施、标准与市场互动、与产业结合、带动自主创新和结构升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标准化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有益的启迪。

  (三)积极推进海峡两岸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标准交流与合作,构筑两岸业界技术标准交流与合作平台

  为落实2005年中共中央台办与中国国民党大陆参访团达成的促进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12项共识成果,在国台办和部的领导下,我协会与中通标协、台湾华聚产业基金会自2005年起分别在北京、台北、南京、重庆等城市召开了海峡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论坛,至今已举办了六届。我协会高度重视这项任务,认真做好每届论坛的各项工作,对所负责的平板显示、数字音视频编解码、移动存贮、绿色能源和半导体照明专业领域,全面筹划和精心组织,力争专题报告内容丰富,注重落实合作交流成果。论坛现已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四)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和市场热点,举办综合性或专题性的报告会、研讨会和座谈会,从学术、技术、应用的角度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为推动自主标准的制定,协会组织召开了平板显示、高性能计算机、文档库、软件服务外包、版式软件、平板电视结构、太阳能电池等技术领域的标准研讨会。对自主标准的制定产生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为推动标准的有效实施,协会组织召开了高性能计算机节能、锂离子电池安全等技术标准与应用研讨会。会上就标准实施的意义、标准实施应关注的问题、标准实施的条件、标准实施的管理与监督等内容进行了研讨,对标准的产业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为实施标准与知识产权战略,按照部的统一部署,我协会组织召开了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与知识产权座谈会、电子百强企业标准化与知识产权座谈会等,为电子信息产业实施标准与知识产权战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由“技术创新、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处置、产业推动和推广应用”五大环节组成的运行模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得到了产业界的认可。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扩大协会影响

  1、完善制度建设,实施科学管理

  完善制度建设、实施科学管理是协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体现。遵照协会章程的规定,先后制定了《会员管理办法》、《标准工作委员会管理办法》、《列席会员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为加强协会秘书处日常的管理,制定了《工作细则》、《部门工作责任制度》、《开展活动的预案和预算制度》、《发文和印章制度》、《办公设备使用和保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使协会工作进一步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2、积极发展会员,壮大协会力量

  会员是协会发展的主体,是协会改革的动力,是协会工作的源泉。协会通过建立完善网站、开展标准公示、组建工作委员会、组织相关活动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扩大了协会的影响,拓展了会员发展空间。同时,协会加大宣传力度,简化入会流程,及时反馈信息,加强与会员沟通,使得协会会员发展工作有了突破,截止2009年底,我协会会员已达366家,其中百强企业、外资企业比例明显增大。

  二、认识和体会

  (一)不断加深对标准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当前,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面对新形势,尤其是通过开展新社会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大家通过认真学习,不断加深认识,创新工作思路,寻求新的途径,赋予新的内容,推出新的举措,使协会在政府与企业间架起的这座桥梁更宽广更通畅,在会员与会员间建立的纽带更紧密更和谐。

  (二)必须实践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协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协会的第一要务是发展,这是协会不断壮大的源泉。因此,只有认真学习并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才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基础,才能实现协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来源:工信部        
 
  • 上一篇: 交流材料之十二:自我提升 服务为先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
  • 下一篇: 交流材料之十四:新形势下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团工作——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
  •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