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是唯一代表中国软件产业界的,以软件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等产学研共同参与的全国性行业组织。协会现有直属会员单位1500余家,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主,加上分支机构的会员单位共有会员4000余家。到目前为止,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共有分支机构(分会、委员会)30余个。目前,全国共有50余家地方软件行业协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和这些地方行业协会形成了业务指导关系,地方软件行业协会已成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有战斗力的群体和重要战略力量。今年6月,通过民政部组织的首批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评估,获得3A评估等级。
一、明确定位,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作为全国性的行业组织,牢牢把握自身定位,充分发挥联系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政府部门服务、为广大企业服务。18号文件第36条明确规定:“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软件行业协会在市场调查、信息交流、咨询评估、行业自律、知识产权保护、资质认定、政策研究等方面的作用,促进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软件协会认真履行18号文件和政府主管部门赋予的各项职能;积极带动全行业企业,协同全国50多家地方软件行业协会,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强化服务能力,树立大局观念,以竭诚服务的工作态度,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做了大量面向政府和面向企业等促进行业发展的工作。
二、准确站位,做好面向两个服务工作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全力做好政府主管部门的参谋和助手,积极为广大软件企业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内容,充分发挥了行业协会的代表作用、服务作用和协调作用。
(一)为政府做好支撑服务
1、认真开展“双软”认定工作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根据18号文件和《软件产品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成立了“软件企业与产品认定委员会”,专门从事“双软”认定工作。
(1)制定“双软”认定工作流程。协会成立了“软件企业认定及软件产品登记办公室”,设计印制统一的“软件企业认定证书”和“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2)加强对“双软”认定工作的指导协调。协会协助软件产业主管部门对各地软件企业及产品认定机构的认定工作进行全面指导,承担了大量上传下达的工作。到2009年10月,全国共累计认定软件企业24332家,登记软件产品75274个。
(3)组织实施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的认定工作。协会制定了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认定工作规范和流程,协助四部委印制了重点软件企业证书,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的认定工作已经成功进行了7年。
(4)负责对年营业收入在3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分支机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等大型软件企业的认定和年审,以及对进口软件产品(含进口软件本地化产品)等登记工作。
2、承担软件产业季报统计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运行监测协调局委托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对软件产业前100家企业的软件产销情况进行季度监测,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实施按月跟踪调查。协会组织了专人开展此项工作,每季度和年终都做了大量周密细致的调查统计,并做出季度统计报表。
3、成功举办国际软件博览会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等政府部门的指导支持下,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和其他有关单位自1997年起,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三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简称软博会)。软博会作为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的国际性展览与合作交流盛会,具有层次高、规模大、影响力强等特点,已成为企业的产品展示平台、行业的对话交流平台和产业的政策发布平台。
4、成功举办游戏行业年会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积极拓展行业发展职能,拓宽行业促进领域,成功举办了六届中国游戏行业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年会是我国游戏行业最高级别的会议,也是中国游戏行业的标志性会议。年会的举办,加深了动漫游戏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动了我国动漫游戏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5、积极开展产业调查研究
在2008年年底和2009年之初,面对国际金融风暴的突然袭击,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想国家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立即开展了对全国20个地方协会和40多家重点企业的调查研究,获取了国际金融风暴对软件企业具体影响的第一手数据和相关资料,为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召开的相关座谈会的举行与《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制定和出台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二)为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为宗旨,积极为软件企业开展市场调查、信息交流、咨询评估、产品推优、资质认定等高质量的综合服务。
1、举办中国优秀软件产品推荐活动
从1994年起连续举办了十四届“推荐优秀软件产品活动”。历年推优活动得到了地方省市软件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南京、深圳、广东、浙江、湖北等省市软件行业协会经过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统一授权,遵循统一标准和程序开展了推优工作。有些地方还出台了奖励优秀软件产品的相关政策。
2、开展中国软件服务业企业信用评价工作
2008年5月,商务部信用办与国资委协会办正式批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等为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协会。根据商务部信用工作办公室的统一部署,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在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的指导下,遵循自愿、公正、保密、非盈利原则,着手开展软件服务业企业信用评价工作。2008年底完成了首批16家企业的评定工作。2009年第一批32家参评企业的评定结果已经公示完毕,并报工信部、商务部、国资委备案。
3、制定行规行约、加强行业自律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为规范软件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制定行规行约(如中国软件行业基本公约、游戏软件分会的自律公约等),引导企业加强自律。同时,协会还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市场竞争中的不良行为,如90年代末期游戏软件和防杀病毒软件的价格恶性竞争,2004年反恶意软件及垃圾软件的防范与治理等等,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在其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协会自身开展的各项工作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除了致力于为政府和企业服务外,还利用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行业职能,积极拓宽协会工作的范围和领域。
1、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推动产业发展,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SIIA协会、COMPTIA、USITO、日本JISA协会、JASA协会、印度NASSCOM协会、韩国信息产业电子振兴院等国外协会及相关机构建立了友好业务合作关系。其中“中日信息服务产业恳谈会”是中日两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之间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交流盛会。中日信息服务产业恳谈会至今已经举办了十三届。中日信息服务产业恳谈会已经发展成为中日两国企业市场交流的重要渠道。到目前为止,很多省市都在争相把“恳谈会”放在他们那里举办,这充分说明了“恳谈会”对于中日两国企业间合作的重大价值。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为适应两化融合的需要,于2009年9月28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了“第一届中日嵌入式系统技术与产业论坛”,并且和日本嵌入式系统协会(JASA)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这是首次由中日两国行业协会在嵌入式软件领域召开的高层次论坛,对于推动中国工业软件及嵌入式软件的快速发展以及开展商务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编写出版《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从1998年开始,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开展了对软件产业及市场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并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加强了对地方软件产业发展状况的宣传,受到了软件产业界的肯定与好评,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白皮书”。《研究报告》自编辑出版11年以来产生了巨大的带动效应。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地的软件行业协会在当地软件服务业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相继编辑出版了区域性的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3、推动地方软件行业协会协作发展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协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近50余家软件行业协会,每年定期召开“全国软件行业协会工作会议”,开展交流与合作,充分调动了各地方软件行业协会的积极性,共同推动了地方软件产业发展。
4、编辑出版“软件产业动态”
《软件产业动态》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会刊,每月出版两期,以报道国内外软件产业发展最新信息为主要内容。《动态》发行对象直接面向全国软件企业、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获得了高度认可。
三、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在工信部的指导下,在地方软件行业协会和广大软件企业的支持下,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做了大量推进行业发展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的肯定、企业的认可与社会的认同。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日新月异的软件产业发展形势,协会面向两个服务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加强,开拓创新意识仍需进一步强化,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希望政府主管部门继续关心、指导协会做好行业统计、行业调查、资质认定等方面的工作,提升协会的行业影响力和公信力;也希望各地方软件行业协会及广大会员企业能继续支持与配合协会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共同推动我国软件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契机,以面向政府服务、面向企业服务为重点,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勇于探索,锐意进取,为促进中国软件产业持续高速增长而努力奋斗。